1. 首页 > 论文写作

AI写论文被导师一眼识破?3招教你“去工业化”改写,一个晚上把AI率降到10%以内!

最近总有人问:“用AI写的论文被检测出来怎么办?怎么让文字更像‘人写的’?”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论文的AIGC率呢?

别慌,其实有几个实用小技巧,可以快速高效的让论文“去AI化”,就像给论文“去流水线化”一样,还能让它带上你的个人印记。

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论文的AIGC率呢?

一、先打破AI的“标准套路”

AI写东西有个特点:喜欢用“研究表明”“相关分析显示”这类模板化句式,段落结构太工整,像排着队的方块字。想降低AIGC率,第一步就是“打乱节奏”:

1. 把长句掰碎:比如AI写“通过实验分析得出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”,你可以改成“我们做实验时发现,这种化合物的催化效果出乎意料地好。具体来看,在70℃的环境下,它的反应速率比对照组快了30%。”

2. 换掉“高频词”:AI常用的“分析”“表明”“结果”,换成更具体的说法,比如“数据显示”“问卷里有位受访者提到”“从显微镜下能清楚看到”。

3. 调乱段落顺序:AI习惯按“背景-方法-结果”直线推进,你可以在文献综述里先吐槽一句“但这个理论在我们的实际调研中遇到了矛盾”,再讲前人研究,让逻辑更像“人思考的痕迹”。

二、加入你的“独家记忆”

AI最缺的就是“个人体验”,而这正是人类写作的优势。写论文时,试着把这些“人味”细节加进去:

1. 具体数据“落地”:别只说“样本量很大”,改成“我们发了500份问卷,跑了3个城市,在写字楼蹲了两周才收齐数据,其中有23份因为填写不完整被筛掉了”。真实的细节会让文字变“暖”。

2. 加入“试错过程”:比如写实验部分,AI只会说“采用XX方法”,你可以补一句“一开始我们用A方法测数据,结果误差太大,后来换成B方法,还专门请教了实验室的张老师,才找到最佳参数”。

3. 用案例代替“万能金句”:比如论证“乡村振兴的重要性”,别搬“专家指出”,讲讲你老家隔壁王叔通过电商卖苹果的故事,“去年他第一次开直播,全村人围在手机前看热闹,现在每个月能卖出上千斤”。

三、给文字“化个淡妆”——细节处做手脚

AI生成的文字太“精致”,反而容易被检测。我们可以故意制造一些“不完美”:

1. 留一两个“小破绽”:比如把“显著提升”写成“显著的提升”(多一个“的”),或者在列举时故意漏个逗号,模仿人打字时的小疏忽(但别太多,不然影响阅读)。

2. 加点“口语化过渡”:AI的段落衔接太生硬,你可以加一句“这里有个特别的发现”“说个有意思的现象”,像平时说话一样自然过渡。

3. 替换“学术黑话”:比如把“基于XX理论的分析框架”改成“我们用XX理论来分析,就像给问题搭了个架子,把数据一块块放进去看”,更像人解释问题的方式。

四、借助工具打配合,但别依赖

现在有不少检测AI率和降AIGC率的工具,可以大胆利用起来,方法如下:

1. 术语替换工具:输入“分析”,能跳出“拆解”“探究”“从XX角度看”等近义词,避免重复用词。

2. 查重检测工具:先自己用免费版查一遍,重点修改标红的“AI高发区”,比如引言和结论部分。

3. 翻译“中转法”:把AI写的英文翻译成中文,再手动调整语序,比直接用中文生成更像“人话”。

但记住:工具只是辅助,最终要靠自己通读一遍,想想“如果我是老师,看到这段会觉得是学生写的吗?”

最后说句真心话

降低AIGC率,本质上是让论文“去工业化”。AI能帮我们快速整理思路,但真正有价值的论文,一定藏着你查资料时的纠结、做实验时的挫败、改第十版时的咬牙坚持。这些“不完美”的细节,才是文字的灵魂。

下次改论文时,别急着追求“流畅工整”,试着把自己的思考、感受、甚至小错误放进去——毕竟,学术写作的核心从来不是“像AI一样完美”,而是“像你一样独特”。动手改改看,让论文带着你的温度,自然就不怕检测啦!

本文由简达论文助手发布,不代表简达论文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,谢谢!

联系我们

QQ咨询:1438573658

微信号:jianbai985(简达论文)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