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士最惨能惨到什么程度?硕博7年8年9年才发表第一篇论文,没有毕业的大有人在!
博士最惨能惨到什么程度?最近有一位博士生出圈了,硕博9年才发表第一篇论文,婚都结了好几年,说不定孩子都会打酱油了,博士却还没毕业,压力可想而知。这算不算惨?
但无独有偶,硕博读了6年以上没毕业的,还大有人在。我们来看一看,这些看起来很惨的博士,在没毕业的日子里,都做了什么?为什么一直没毕业?
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李威,他攻读研究生9年来(其中读博6年),才投稿第一篇文章。这篇由李威独立一作、导师李一博独立通讯的论文,2025年清明节当天,被《细胞》正式接收。4月30日,论文正式上线。
这是全球首个揭示水稻品质耐高温“双生锁”机制的研究,打破“高温必减产、无好米”的魔咒,也是《细胞》创刊以来水稻研究领域极为少见的一篇“双独立”研究。
“从研一到博士9年,我一篇论文都没发过,只是埋头在田间、实验室里忙碌。”回忆这段征程,文章一作李威倍感辛酸。
本科毕业于山东农大的他,因为家在湖北,选择回到家乡高校继续深造。从研一开始,他就全身心投入这个项目,这一干就是9年。
马润泽在7年半的硕博连读时间里,他没有发过一篇论文。幸而,生物物理所没有博士毕业生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。
这让马润泽得以在没有发表一篇论文的情况下顺利博士毕业,并留所担任博后,继续相关研究。
直到今年论文发表时,马润泽已经博士毕业并做了两年博后。前后耗时9年完成一项研究,可谓“从博一干到博后”。
这篇“表观遗传学领域中关于异染色质从头建立的问题”的相关研究成果的论文,终于发表在了国际顶刊《自然》杂志。
中国科大博士邵帅读博五年间,没有发表成功一篇论文,还收到了13封拒稿信。但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”,坚持到了博士第6年的他,突然迎来“学术转运”,发了文章,拿了学位,找了工作。
毕业两年后,邵老师成功入职母校中国科大,现在是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特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招收硕士、博士研究生,以及本科生大创、暑研项目。
硕士一般是读2-3年,学术型硕士通常读3你那,专业硕士基础学制是2年,近几年有多所高校,把专硕也延长到3年。
博士生一般是读3-6年,一般4年左右就可以毕业。目前国内42所“双一流”高校,有29所已经实行四年制,另外7所是弹性学制,读3-4年,如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。
如果是硕博连读,按常规的学制,一般是5-6年就可以毕业。硕士阶段2-3年,博士阶段3年,部分专业,可能延长到6-7年。
可见,硕博超过6年没毕业,就已经是超过了正常的学制范围时间。这位硕博9年没毕业的博士生,单从表象和时间来看,确实是挺惨的。
李威博士硕博9年在顶刊《细胞》杂志发表论文,马润泽博士硕博9年在《自然》杂志发表论文,邵帅博士读博6年终于成功发表论文,真是应了那首古诗:“十年磨一剑,霜刃未曾试;今日把示君,谁有不平事?”
所以,就算博士八年没毕业,也不要太过焦急,“好饭不怕晚,好酒不怕慢”,只要专注于研究,一定能有所突破,收获非凡的成果。
本文由简达论文助手发布,不代表简达论文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,谢谢!